九廣鐵路(英段)車隊介紹

標準軌距蒸汽機車

2-6-4型蒸汽機車簡介

英段鐵路在通車初期 , 因交通需求量不大 , 有關方面便只購買了兩台 2-6-4 型蒸汽機車作為主力機車之用。後來 , 因運輸量增加以及華段鐵路通車 , 於是鐵路局便增購了六台同類型機車。到1913年 , 鐵路局把1號和2號機車原有的蒸汽剎車系統 (steam brake) 換成威士汀 (Westing House) 公司所製造的空氣剎車系統 (Air brake) , 以增加其工作效率 , 後來5號機車後來亦加裝了這款裝置 , 而所有同型機車在1934年亦已全部完成加裝工程。

1923年 , 1號機車因為意外受損而需要進行大修 , 於是鐵路局便趁此在車上加裝了燒油裝置 , 以試驗以煤還是石油作為燃料會較好。後來 , 其中兩台機車亦進行了改裝工程 , 使其能夠在行駛途中也能直接從後面加掛的數節煤水車取水 , 以便能夠牽引直通車不停站駛往廣州。到了1932年 , 1、2號機車接替原先的 0-6-0 機車進行調車工作 , 而這兩台機車亦隨即加裝過濾器以減輕煤煙對附近居民的影響。1935年 , 其中兩台機車亦改良了駕駛室的設備以及把水櫃移去 , 以便將其作為快車之用 , 而這兩台機車亦同時被編作 Class D。抗日戰爭期間 , 7號機車受到日機攻擊而受損。而在香港淪陷前 , 五台 2-6-4 型機車分別被運往伊朗、巴勒斯坦及蘇彝士 ,以支援當地的戰事 , 另外三台機車則在香港淪陷時被日軍運往內地使用 , 但在戰後有關當局已將它們歸還。直到1956年 , 僅餘下的6號機車被當作廢鐵出售 , 自此 2-6-4 型機車便消失於英段鐵路了。

 

0-6-0型蒸汽機車簡介

0-6-0 型機車與 2-6-4 型機車一樣在英段鐵路通車時便已經投入服務了 , 但當時只作為九龍填海工程之用 , 後來則在英段鐵路擔任調車工作。直到1922年它們因故障而需要進行大修 , 使有關方面因而開始考慮到是否把它們換掉會較為經濟 , 直到1932年它們便報銷了。

 

4-6-4型蒸汽機車簡介

為了牽引更加重型的車卡 , 於是鐵路局便訂購了四台 4-6-4 型蒸汽機車。這批機車於1927年進行了改裝工程 ,使其和 2-6-4 型機車一樣能夠在行駛途中也能直接從後面加掛的數節煤水車取水 , 以便能夠牽引直通車不停站駛往廣州。在香港淪陷前 , 其中兩台機車與 2-6-4 型一起被運往中東地區 , 以支援當地的戰事 , 而剩下的兩台則在日軍佔領香港期間被運往內地 , 而戰後亦與 2-6-4 型一起歸還給本港 , 直至1956年 , 僅餘下的12號機車經已被當作廢鐵出售。

 

4-6-0型蒸汽機車簡介

隨著中港兩地間的運輸需求日益增加 , 原先用作行駛九龍至廣州的機車已不敷應用 , 華段鐵路答應購買三台快速機車 , 但是資金不足 , 於是便和英方達成協議 : 英方先把機車買下 , 然後進行測試和投入服務前的準備工作 , 而當時的關東軍政府則把款項分期還給英方 , 直至款項還清後機車才交給華段鐵路。三台機車於1930年運抵本港 , 翌年於英段鐵路投入服務 , 到1931年5月31日才開始負責直通車之牽引工作。這批機車的表現比預期為佳 , 不但能夠牽引多達十三節車卡 , 並且把行車時間和營運成本也一併減低。到了1936年 , 關東軍政府經已把相關款項還清 , 而這三台機車經徹底檢查後便被送交給華段鐵路。

 

0-4-0型蒸汽機車簡介

1937年 , 九鐵接收了兩台 0-4-0 型蒸氣機車 , 以應付日益繁重的調車與編組工作 , 而這兩部車在交付鐵路局前曾用作建造城門水塘之用。在香港淪陷時 , 這兩部車被日軍運往內地。到戰爭結束 , 鐵路局與內地鐵路部門磋商後 , 決定把其中一台運回本港 , 而另外那台則售予粵漢鐵路。

 

Austerity級 (2-8-0型) 蒸汽機車簡介

戰後 , 雖然英段鐵路從內地取回所失去的機車 , 但它們大部分也需要維修 , 但是鐵路局此時需要大量機車提供運輸從而使香港迅速復元。於是 , 英國的戰爭部門 (War Department) 便把十二台原供軍用的 Austerity 級大型蒸汽機車以平價售予本港。但當它們投入營運後 , 問題便陸續出現了 : 因為這種機車原本只是設計給戰時使用 , 所以壽命並不會很長 , 再加上保養費用高昂 , 但對戰後資金短缺的鐵路局來說 , 這種售價便宜的機車實在非常吸引。而後來鐵路局亦有把這些機車加以改良以提高它們的性能。另外 , 其中六台本來以油作燃料的機車也被改作燃煤式。雖然該種機車因為其簡單的設計而導致問題叢生 , 但它們也有馬力大的優點 , 其中一個強項是可以牽引達700噸重的車卡毫不費力地爬上 1:100 坡度的畢架山。1956年4月27日 , 22號機車的火箱倒塌並發生爆炸 , 並造成六名工人死亡 , 而該車亦隨即被拆毀 , 翌年 2-8-0 機車也只會在節日時才出來行走 , 在平時則絕少能夠見到。而最一台亦於1962年9月2日正式退役 , 標誌著九廣鐵路英段蒸汽機車時代的終結。

 

窄軌蒸汽機車

0-4-0T 型蒸汽機車簡介

為建造英段鐵路主線的筆架山隧道 , 有關方面購買了兩台 0-4-0T 型窄軌 (0.61米) 蒸汽機車以作為運送物料之用。這兩台機車由英國的 Messrs Hudswell Clarke & Co. 製造 , 淨重為五噸 , 機車的駕駛室採用開揚式的設計 , 使駕駛員即使在悶熱的環境下感到更加舒適。到1912年沙頭角建成時 , 為了減低該線的資金成本 , 於是這兩台機車便被調往該線服務。而隨著機件的老化 , 使機車所需的維修工作不斷增加 , 但沙頭角支線並沒有重型維修設備 , 每當機車需要進行大修時 , 便需要將有關工序交由紅磡工場負責 , 這使保養成本與日區增。1923年 , 二號機車的火箱頂部塌下 , 使其不再適宜用來牽引客卡。到翌年9月 , 兩台新機車投入服務後 , 0-4-0T 型機車便告退役了。

 

0-4-0WT 型蒸汽機車簡介

正因為沙頭角支線只有兩台機車 , 當其中一台需要進行維修時 , 便會只剩下一台機車可供使用 , 因此 , 為了提高機車調配的彈性 , 於是鐵路局便購入一台 0-4-0WT (Well Tank) 型機車 , 這台機車無論在馬力和重量都比先前兩台更大 , 它由德國的 Orenstein & Koppel 製造 , 於1913年投入服務 , 並且一直使用至沙頭角支線停止運作為止。

 

0-4-4T 型蒸汽機車簡介

1923年,鐵路局向英國的 W.G.Bagnall 廠訂購了兩台 0-4-4T 型機車 , 以更換沙頭角支線兩台已經殘舊的 0-4-0T 型機車。這兩台機車於1924年7月運抵本港 , 它們於紅磡工場完成最後的裝配工序後便於同年9月投入服務。不久 , 沙頭角公路通車 , 而沙頭角支線亦於1928年停止運作 , 這兩台機車分別於1928年以及1930年運抵菲律賓 , 售予經營蔗園的 Victorias Milling Co. Inc. , 並一直使用至九十年代初期。最後 , 這兩台機車被九廣鐵路公司購回 , 並於1995年運返本港 , 其中的4號機車已修復原貌 , 放置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供人參觀 , 而5號機車則存放於何東樓鐵路車輛維修中心內。

 

軌道車

Hall Scott Motor Car : 為了減低營運成本 , 英段鐵路便試用了柴油動力的軌道車去行駛新界的鄉郊地區。這批軌道車包括2部動力車和一部拖卡 , 全屬鋼體客車 , 動力車設有頭等及三等座位共60個 , 拖卡則設有80個二等及三等座位。車廂內使用電燈照明 , 並設有電風扇 , 而列車的最高速度達45mph。1922年 , 其中一部動力車因意外嚴重受損 : 整個車頭損毀 , 散熱器和散熱扇碎裂 , 前轉向架彎曲 , 機軸折斷。後來 , 鐵路局在牽引設備作了改良 : 原本後轉向架上的兩條驅動軸改為只用一條作驅動之用 , 以減少維修上的麻煩。到了1932年 , 車上加裝了洗手間以及改善了座位編排 , 而拖卡則被改裝作酒吧。

1936年 , 全車被徹底改裝 : 1號動力車改作瞭望車 , 所有機件均經過徹底檢查 , 車身亦改作流線型設計 , 而車廂內則被分作兩部分----前半部為吸煙室及酒吧 , 後半部則改作瞭望室之用 , 車廂內部均採用經過法式打磨法拋光的柚木 , 坐位改為軟墊坐椅 , 車身漆上鮮豔奪目的銀藍色 , 而這個車卡亦被命名為「大埔淑女」。在平日 ,「大埔淑女」會作為頭等客卡之用 , 但在星期六 , 則會接載打高爾夫球的人士前往粉嶺 , 2號車則提供上水至大埔墟之間的穿梭列車服務 , 但因反應不佳 , 所以不久該車便被改裝到與一號車一樣 , 並命名為「廣州淑女」, 車身被漆上銀綠色。1936年10月14日 ,「大埔淑女」創下九龍至廣州間2小時15分不停站的時間記錄。到了1937年 , 這兩部車均加上了裙腳 , 以減低沙泥對列車所產生的影響。

1945年 , 日軍戰敗投降 , 英國重新管治香港 , 英軍人員發現「大埔淑女」和「廣州淑女」兩車的大部分機件已遭拆除並且遺失 , 使其難以修復 , 於是鐵路局便只好從此將它們作為普通客卡使用。

「廣州淑女」豪華客車

 

Railbus : 1937年 , 鐵路局把兩架 Bedfore 牌貨車焊接起來 , 把兩部車的後輪拆去後 , 再加裝一條走廊貫通兩車 , 便製成了一架可載55人的動力車。該車用作提供粉嶺至大埔墟站間的穿梭服務之用 , 並一直用到1961年才報銷。而戰後 , 鐵路局於紅磡工場再多造一部軌道車 , 作為運送工程物料之用 , 這部車基本上與先前的近似 , 但這車則使用 Dodge 牌貨車所製成。

Bedfore Railbus

到了1979年4月 , 鐵路局從澳洲的 Plasser & Theurer Co 購入了一部全新的軌道車供運載物料、工具以及維修人員之用。該車的特別之處是裝有一部兩噸油壓起重機 , 用作吊放物料。而有趣的是 , 這輛車的兩側還可以用來搭載兩條長度不超過12米的鋼軌。

東鐵現時所使用的Railbus

 

柴油電力機車

G12、G16 和 G26 型柴油電力機車簡介

G12型機車

1954年 , 鐵路局決定引入柴油電力機車。翌年 , 兩台 G12 型柴油機車便運抵本港 , 它的編號為51和52 , 而這兩台機車分別被命名為「Sir Alexander」和「Lady Maurine」。它們投入服務後不久便被鐵路沿線居民投訴噪音太大 , 於是鐵路局便在翌年為它們裝上滅音器。不久 , 51號機車於平交道與一部英軍坦克相撞而嚴重受損 , 於是便暫停運作了好一段時期去進行大修。其後 , 鐵路局再增購三台 G12 型機車 , 這批車的馬力比以前的更大 , 它們的編號由53-55 , 它們的優點是能夠毫不費力地牽引多達十三節車卡。

G16型機車

1961年 , 鐵路局購入三台 G16 型柴油電力機車 , 而這批車無論在體積和馬力都比先前五部更大 , 它們被編作56-58號 , 而另一台同型機車亦於1966年運抵本港 (59號) , 其後 , 鐵路局亦陸續購入加速度更快以及可以併結起來行走的 G26 型柴油電力機車 (合共3部)。到了五十年代 , 53-55號機車作了少許改裝 , 使其也可以併結行走。直到八十年代鐵路全線電氣化後 , 柴油機車便只用作牽引貨卡之用 , 而它們原來的綠色車身亦被漆成灰色 , 除此之外 , 為配合電氣化鐵路的需要 , 原來的單管式剎車系統被改為雙管式 , 而車上亦加裝了自動警報系統 (AWS)。九五年 , 隨著列車聲浪消減工程展開 , 九鐵開始為它們加設滅聲器 , 以減低柴油機車噪音對附近居民所造成的影響。另外 , 所有機車現時已經裝上自動列車保障系統 (ATP) , 以配合新訊號系統的運作。 (除了51和52號因為太舊而沒有加裝) ; 而為了配合九廣鐵路公司的新形象 , 灰色的車身已被重新漆成紅色 (除了54號被漆成藍色)。

G26型機車

 

CFL-200 DCL-R 型柴油液壓式轉軌車 (Schoma) 簡介

1992年 , 九廣鐵路公司從 Schoma 廠購入了一台型號為CFL-200 DCL-R 的轉軌車 , 該車主要在何東樓車廠內擔任調車工作。到1994年 , 車上加裝了電控風制動 (EP Brake) 系統以增加其工作效率。

 

電力機車

Lok 2000 型機車介紹

1997年4月 , 九廣鐵路公司從瑞士的製造商 Adtranz 購進了兩台 Lok 2000 型電力機車 , 利用雙重牽引 (Double Traction) 方式牽引該公司的直通客車之用。但因九鐵未能掌握廣深鐵路電氣化工程的完成日期 , 以致該兩台機車需要被擱置於何東樓車廠。後來 , 為免讓機車被長期擱置 , 東鐵於98年1月至5月期間使用該兩台機車牽引原作直通車之用的客卡提供紅磡至羅湖的直通客車以及羅湖至紅磡的普通客車服務。到同年8月 , 它們始投入港穗直通車的牽引工作。

 

九廣鐵路(英段)機車資料列表

 

標準軌距車卡

在英段鐵路通車初期 , 只有八輛客卡 (包括三卡三等、頭等和二等各一卡、頭等+二等混合車一卡、三等+行李+郵政車一卡、三等+行李+制動控制車一卡) 和50輛貨卡 (大部分也是兩軸)。而這些客卡都是由英國製的底盤加上本港製的車廂組合而成 ; 貨卡則大致上也是一樣 , 但其中有部分則採用由英國 Metropolitan Amalgamated Railway Carriage & Wagon Co. Ltd (後來改稱 Metro-Cammel , 即現時的Asthom) 所製造的現成貨卡。另外 , 由於部分車卡的配件比原定時間遲了送來 , 於是鐵路局便把其中8輛二軸貨卡改裝成臨時三等車廂接載乘客。

1910年的客卡

在華段鐵路通車後 , 由於車卡不敷應用 , 於是鐵路局便分別增購了16輛客卡 , 這些客卡亦與之前的一樣是由進口底盤加上本港製車廂組合而成 ; 而它們大部分也是三等車廂 , 但也有少部分是頭等、二等、餐車、休憩車和晚餐車。而這些客卡分別於1912年和1915年分兩批運抵本港。

1912/1915年的客卡

在50輛貨卡當中也有不少是屬於特別用途的車輛 ,包括有30噸密面貨車 , 30噸平車 , 15噸牲口車和制動車等。而其中一些密面貨車後來更鋪上水泥地板 , 以作盛載魚類之用 ; 更有一輛被改裝成為工程車----這部車也可以與 0-4-0 型蒸氣起重車併結使用 , 以用於更換軌條等工程上。1915年 , 兩輛30噸貨卡加裝了特製的水缸 , 使其能夠提供運載活魚的服務。

至1918年為止 , 英段鐵路共有28輛客卡和52輛貨卡 , 而後來其中一些頭等和二等客車亦加裝了電風扇等設施。到了1921年時 , 鐵路局發現某些客卡被白蟻蛀蝕 , 經調查後發現白蟻是來源自乘客所攜帶的破舊木箱和柴枝。自此以後 , 柚木便取代一向所使用的白木來製造車身了。值得一提的是 , 當時餐卡上的食物是在煤炭爐上煮出來的 , 直到1922年引入樽裝氣體燃料煮食爐後 , 這情況才告消失。

1923年 , 鐵路局接收了七輛客卡 (包括三卡頭等和四卡三等) , 它們全車均由之前的 Metropolitan Amalgamated Railway Carriage & Wagon Co. Ltd 製造。而自這批車開始 , 車身便改為從英國另找廠商製造或自製。到年尾時 , 再接收多55輛30噸密面貨車 (底盤是由英國 Leeds Forge Co. Ltd 所製造 , 車身則在紅磡工場自製) , 但其中有十部底盤在運送途中嚴重損毀而需作徹底修理。

1923年的客卡

在1926至27年間 , 鐵路局再向 Leeds Forge Co. Ltd 訂購六輛客卡 ; 到1934年時 , 鐵路局更採用了兩輛本地製的客卡 , 使英段車隊的載客能力再次提高。此時 , 英段共有44輛客卡和114輛貨卡 (已包括改作頭等的一卡軌道車)。

1926年的客卡

1936年 , 其中一輛頭等客卡被改裝成為空調車 , 並被命名為「Aurora」, 除空調系統外 , 車上還裝設了隔音板 , 使車廂內既可維持 24℃ 和 60% 濕度 , 又可保持寧靜。此車掛在普通列車中作頭等卡使用 , 兼且不另收費 (只收當年頭等價錢) , 但由於只有一卡 , 所以旅客想乘搭該車的話便要碰碰運氣了。

當粵漢鐵路通車以及抗日戰爭爆發後 , 車卡又開始不夠用了。再加上即將爆發的戰事使鐵路運輸需求激增 , 使列車經常都不夠時間去進行保養維修 , 日軍的轟炸更導致不少車卡損毀 , 使鐵路營運所受的壓力與日俱增。1937年 , 其中一輛客卡發生大火 , 車廂被嚴重焚毀。自此之後 , 每輛客卡都配備了滅火筒 , 而三等車廂的掩門亦因此改為趟門 , 使列車發生火警時方便乘客逃離現場。

因為在香港淪陷時 , 本港和內地的車卡被日軍混合起來使用 , 所以戰後英段就只剩下17輛客卡以及82輛貨卡 , 27輛原屬英段的客卡就在內地被發現 , 而在英段鐵路上也出現了不少內地的車卡。為了迅速恢復運作 , 鐵路局最後把34輛客卡重新編配後投入服務 , 並在1948年購入兩輛二手的鋼體客卡用作二等車廂 ;「大埔淑女」和「廣州淑女」則被改作頭等和二等混合車廂。而同年亦向 Metropolitan Amalgamated Railway Carriage & Wagon Co. Ltd 訂購了19輛新客卡。不久 , 因為已使用多年的木製車身開始破舊 , 於是鐵路局開始把木製的車身逐漸換成鋼殼 ; 同時連結器和車內的照明系統亦得到改善 , 整項工程直至1960年才完成。

1954年的客卡

1950年 , 鐵路局又添置了130輛44噸密面貨車和五部45噸油缸車 , 翌年再接收油缸車、平車、低邊敞車、高邊敞車合共47部。直至1952年英段共有34輛客卡 (1948年訂購的19輛新客卡要到1954年才運抵) 以及243輛貨卡。而一些密面貨車亦被改裝成郵政車。除此之外 , 一些貨卡在經過改裝後為英軍運載坦克、軍糧以及軍用馬匹之用。到1962年 , 由 Metropolitan Cammell 製造的23輛新客卡 (包括7卡頭等 , 11卡三等和五卡制動車) 運到 , 進一步擴充車隊。1972年 , 鐵路局併棄一貫所採用的供應商 , 使用投標的方法 , 向日本近畿車輛株式會社購買了40輛新客卡 (包11卡頭等和29卡普通等) , 以提高運載量和更換28輛日漸殘舊的戰前客卡 , 而在此時開始亦取消了二等和三等車廂 , 並將之併合成為「普通等」。另外 , 在被淘汰的28輛客卡之中 , 其中11輛被拆毀 , 狀態仍然良好的14輛被翻新作為繁忙時間特別列車之用 , 而餘下三輛則改作工程車。

1962年的客卡

這批日本製的新客卡於1974年運抵本港 , 而翌年鐵路局亦於現有的客卡上作了一系列的改善工程----在頭等 , 車廂地板鋪設了地毯、車窗加設窗廉、改用設有化學處理裝置的廁所、在其中四卡裝設空調系統 ; 另外 , 鐵路局也在所有客卡車廂中加設廣播系統 , 以方便乘客。

1974年的客卡

在鐵路電氣化後 , 這些舊客卡便在英段上從此消失 (部分車卡仍然保存於香港鐵路博物館) ---- 日本製的客卡用來與內地的鐵路部門交換物料 (如鋼軌) , 而其餘的則被拆散送往堆填區。另外 , 由於英段鐵路的大部分貨卡已經殘舊 , 所以貨運列車均會使用內地的貨卡。另外 , 為了滿足英段鐵路電氣化後在維修上的需要 , 鐵路局購入了多部工程車----包括兩卡道碴車、一輛軌道車、一輛搗碴車以及一卡起重車。而在1950年購入的那批44噸密面貨車 , 目前仍有36輛被保留下來使用 , 它們當中有些被改裝作長軌運輸車、物料運送車、電纜維修車等。除此之外 , 10卡50噸平車、10卡46噸低邊敞車、一卡油缸車以及三卡45噸貨卡也同時被保留下來。

為配合英段鐵路的電氣化計劃 , 鐵路局於1980年向 Metro-Cammel 訂購了45組三卡的電動組合式列車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 以取代已經殘舊的原有客卡。採用電動組合式列車的好處是能夠提供班次頻密的列車服務 , 更便於在電氣化後中途站增多的英段鐵路上行駛 , 比使用以往的列車來得更加有效和經濟 , 而新車於81至82年間陸續運抵本港。新列車分為「市區型」以及「近郊型」兩種 , 合共有16組的市區型 , 主要用來行駛九龍與火炭站之間 , 並只設有普通等車廂 , 而29組近郊型則行駛九龍與羅湖間 , 每組列車除了有兩卡屬普通等外,還有一卡是頭等+普通等混合式車廂。此外 , 近郊型車廂內還設有洗手間和行李架等設備。列車通常以兩組併結 (六卡) 一起行走 , 而最多可以用十二卡一列來行走。在其後兩年 , 九廣鐵路公司亦有陸續添購新車卡 (3組市區型和13組近郊型)。到1984年底 , 九鐵合共有60組三卡列車 (其中一組於1984年底於上水發生意外而需要報銷)。

電動組合式列車

1985年 , 九鐵再訂購25組三卡列車 (全屬普通等) , 新列車於87年開始陸續抵港 , 並於翌年七月全數交付。從這批車起車廂再沒有洗手間和行李架設備。而為了配合新的運作模式 , 舊有的近郊型亦被改裝到市區型一樣 : 洗手間和行李架設備被拆除 ; 混合式車廂亦改為全頭等或全普通等車廂。但後來亦有三個車廂因要平衡列車組合 , 再度由普通等車廂改裝為頭等車廂 , 而列車亦以九卡或十二卡一列行走。到1989年 , 九鐵訂購了十六組6卡列車 (全屬普通等) , 其中九組已於90至91年間陸續運抵本港 , 而其餘七組則於91至92年間交付。另外,從一九九一年六月起 , 所有列車均以12卡一列行走。

由1997年起 , 九鐵為旗下的所有電動組合式列車進行翻新工程(其中編號E44的一組除外) , 主要作用是提高列車的載客量 , 並改善列車的安全、可靠和舒適程度 , 工程包括為81至84年合共59組列車更新牽引設備 (87至88年的25組列車於翻新後不久才更新牽引設備) ; 把大部份的氣動車門改為電動門 ; 以及改善車廂的座位編排和設備等。列車翻新後均以12卡為一組,整項工程已於99年底完成。在98年尾 , 由於東鐵開始改用自動列車保障系統 (ATP) , 所有列車亦為此陸續加裝該系統 , 而原有的自動警報系統 (AWS) 則被拆除。

翻新後的電動組合式列車

1997年 , 九鐵再向日本的近畿車輛株式會社購買了12卡雙層客車 (兩卡特等、十卡一等) , 配合兩台新購的 Lok 2000 型電力機車 , 作為提供紅磡往來廣州的直通客車服務之用。這些車卡與該兩台機車一樣 , 被擱置在何東樓車廠近半年才用作提供紅磡至羅湖的直通客車以及羅湖至紅磡的普通客車服務。在正式投入港穗直通車的服務後 , 只會使用其中七卡行駛 , 只會在假期節日才會以八卡行駛 , 而其餘的車卡則存放於何東樓車廠內。

1999年3月,九鐵向日本的伊藤忠–京畿–川崎財團訂購250卡的全新電動組合式列車,這批新車除了給西鐵使用外,當中的96卡(8列)會分配給東鐵使用,以便增加行車班次和客運能力,並配合東鐵的未來發展。到了2000年12月,九鐵再向該公司增購72卡該款列車,供馬鞍山鐵路使用。這些列車在東鐵上,均以12節車廂為一列﹔但在馬鐵上,則會以四卡為一列 (在有需要時可增至八卡一列)。值得一提的是,在東鐵行走的列車,會裝設現時所使用的TBL(ATP)訊號系統﹔而供馬鐵及西鐵使用的列車則會裝上該線所使用的Seltrac訊號系統,因此,雖然是同一車款,但兩者的駕駛室儀錶以及操作方法亦稍有不同。

東鐵的新款電動組合式列車 (俗稱「SP-1900」)

 

窄軌車卡 :

沙頭角支線運作初期所使用的車卡大多數由建造筆架山隧道時所用的兩軸貨卡的底盤 , 並在紅磡工場加上自製的車身組合而成的。有關方面總共製造了八個車卡 , 全部均屬三等 (沙頭角支線初期只提供三等車廂服務)。貨卡方面 , 當時有六卡木製車卡 , 每個車卡長九尺 , 能夠容納62立方尺的貨物 , 而他們會與客卡一起併結行走。

1912年的窄軌客卡

到1914年 , 為了更換一些經已殘舊的客卡 , 鐵路局便購置了六部四軸客卡 (包括一卡頭等、一卡頭等+制動控制、三卡三等、一卡三等+制動控制) , 這批車採用進口底盤加上自製的車身於紅磡工場組裝而成。而其中三卡退役客卡的底架被用作製造敞車之用。另外 , 舊有的木製貨卡和兩卡制動車亦同時被拆毀。到1925年 , 為協助建造沙頭角公路 , 其中三卡客車被改裝成敞車來運送工程物料。而沙頭角支線的車卡在該線停用後已全部被拆毀。

1914年的窄軌客卡

 

九廣鐵路(英段)客卡資料列表

九廣東鐵工程用車資料列表

 

* 註 : 本頁部分資料及黑白圖片來源自「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 A HISTORY」一書。

 


Copyright ©  2001 HK Rail Engineering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